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
CCTV央视高清综艺娱乐频道栏目组客座教授-----万玉山

发表时间:2023-02-24 09:22



万玉山1965年出生于中国玉雕之乡—河南省镇平县人。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,开封大学客座教授,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写专家组专家,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,CCTV高清综艺娱乐特聘“客座教授,”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,国一级/高级工艺品雕刻师,国一级/高级贵金属首饰珠宝玉石鉴定师,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轻工珠宝玉石鉴定师、评估师,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,河南省轻工大工匠,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,CCTV高清综艺娱乐CCTV我要上央视特聘“客座教授”CCTV高清综艺娱乐CCTV我要上央视中国艺术名家工艺品雕刻工作室,中华玉雕艺术大,中国工艺美术师、五一劳动奖,全国职业信用评价(玉雕)中华传统工艺大师,全国职业信用评价非遗(玉雕)高级技艺传承师,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职业技能培训(广东)基地主任,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具影响力艺术家,中国玉雕大师网专家、顾问,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广东办事处主任,河南省轻工业行业协会玉雕大师专委会广东办事处主任

1984年从事玉雕行业有着30多年玉雕经验。擅长花鸟鱼虫、人物山水的刻画,不少构思巧妙、雕工精细的展品令人啧啧称奇。他认为,中华传统文化是玉雕的根基。“只有在玉雕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,才能提高玉雕的艺术价值、收藏价值。”良好的文化底蕴,精湛的雕刻技术,造就了大批艺术气息浓厚的作品。作品多次获得中国首饰玉石“百花奖”和河南省“陆子冈杯"等其它奖项。

作品风格:设计造型独特,结构完美,既有荡气回肠,又有细微表达。以夸张与现实手法结合,善于利用俏色展现玉石素,雅,巧,净的体质美,又用巧思和精工细致处理整体的疏密关系,做到线条简洁流畅,紧密关系处理恰当。既传承了中国的玉石文化,又发扬了现代玉雕特点,展现中国玉雕的精神。


工作经历:

1984年—1986年:在河南镇平和营村学习玉石雕刻。

1986年—1989年:在河南镇平学习玉雕工艺,学习花鸟.山水雕刻技术。

1989年—1991年:在广东东莞樟木头镇)做玉,学习人物设计雕刻技术。

1991年—1994年:在香港玉器厂(东莞大朗)珠宝玉器厂担任设计,学习挂件和玩件。

1994年—2007年:在中艺公司、联福珠宝、永享公司合开玉器工厂担任设计首饰、镶嵌厂长、总经理。

2007年—2009年:创办玉山工坊玉雕工作室、玉器店。

2009年—2010年:和玉鑫豪玉器有限公司【合作】开办玉鑫豪玉厂担任艺术总监、总经理。

2010年—2013年:又创办玉翡玉坊玉雕工作室。玉翡玉坊玉器店。

2015年:注册了万富翠家珠宝玉器有限公司。

2015年:注册了万富翠家商标   

2016年:设立了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四会市办事处。

2018年:聘为中国玉雕大师网专家委员(广东)办事处。

2018年:设立了河南省轻工业行业协会玉雕大师专委会(广东)办事处。

2018年: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签约授权设立了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(广东)职业技能培训基地。

个人荣誉:

2008年:担任河南玉器商会常务理事。

2009年:和曾华钊会长创立四会市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并担任顾问。

2011年:获全国工商联授予中华玉雕工艺师。

2012年:担任四会市河南玉器协会常务副会长。

2012年:担任香港玉美人珠宝玉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。

2013年: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、理事单位。

2013年: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。

2013年:获国家一级美术师。

2014年:担任四会市河南玉器协会执行会长。

2014年:北京手工艺术协会会员。

2014年:担任广东省玉器商会常务副会长、常务副会长单位。

2014年: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师。

2014年:荣获国家一级/高级工艺品雕刻技师职业资格证。

2015年:荣获五一劳动奖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15年:四聘为会市玉文化研究会顾问。

2015年:荣获河南省玉石雕大师。

2015年:荣获河南省高级职业资格证书。

2015年:担任中国玉雕“玉都杯”【揭阳】监审委员。

2016年:聘为开封大学工艺美术品客座教授。

2016年:聘为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。

2016年:荣获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。       

2016年:担任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四会市办事处主任。

2017年:荣获国家一级/高级宝玉石鉴定师职业资格证。     

2017年:荣获中国轻工珠宝玉石鉴定师资格证。

2017年: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。

2018年:荣获中国轻工珠宝玉石评估师资格证。

2018年:荣获全国职业信用评价非遗(玉雕)高级技艺传承师。

2018年:担任河南省珠宝玉石首市行业协会(广东)办事处主任。

2018年:担任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(广东)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主任。

2018年:聘为中国玉雕大师网专家委员会专家,顾问

2018年:聘为中国玉雕大师网专家委员(广东)办事处主任。

2018年:担任河南省轻工业行业协会玉雕大师专委会(广东)办事处主任。

2019年:荣获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(玉雕)中华传统工艺大师。

2019年: 河南省轻工业授予“轻工大工匠”荣誉称号.

2019年;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授予:新中国最具影响力艺术家

2019年:聘为四会市工艺美术协会顾问。

2020年:北京当代瀚墨文化艺术院任命为理事。   

2020年:聘为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写专家组专家。

2020年:担任河南轻工“琢百花杯”手工原创精品展评监审委员。

2022年授予翰墨迎奥运书画新时“全国重点推荐艺术家”

2022年:聘为香港宝石首饰同业协会名誉会长。

2022年:聘为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玉器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。

2022年;CCTV高清综艺娱乐特聘“客座教授”。

2022年;CCTV高清综艺娱乐CCTV我要上央视特聘“客座教授”。

2022年;荣获CCTV高清综艺娱乐CCTV我要上央视中国艺术名家工艺品雕刻工作室。



获奖经历:

2008年:作品作品“天工银奖、最佳

2008年:作品得中国玉(石)器“百花银奖

2009年:作品得“天工”金

2009年:作品得中(四会)玉石雕刻“”金

2011年:作品得中国玉(石)器“百花”金银奖

2011年:作品得中(四会)玉石雕刻“”金

2012年:作品得中国玉(石)器“百花”【北京】金

2013年:作品得中国玉(石)器“百花”【北京】银奖

2014年:作品得中(四会)玉石雕刻“银奖

2015年:作品得中国玉(石)器工“百花”【北京】银奖

2015年:作品得中国玉雕“玉都杯”【揭阳】金.银奖

2016年:作品得中国首玉器“百花”【北京】金.

2016年:作品得第十一届中国玉石雕“刻”精品展金

2018年:作品获得河南省轻工“匠神”杯【瑞丽】金奖。

2018年: 作品获得第十届中国玉石雕“刻陆子”精品展最佳创意奖

2019年:作品获得第二十五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中国郑州“金象杯”金奖。

2020年:作品获得河南轻工“琢百花杯”手工原创精品展评金奖。

2021年;全国第届“中华金陵杯”艺术作品大展最高荣誉奖







以上是万玉山获奖和荣耀













发表论文

关于玉雕创作所展现的意境

万玉山

    关于玉雕创作所展现的意境,单从原石上来说,原石是僵硬的,冰冷的,没有生命的,可是原石在玉雕艺术创作大师眼里,却是通透的,鲜活的,他们从石头中看出了生命,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,于山水之间感受宇宙天地的广阔,体会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。究其因果,玉为石之美者,而美如何体现,便引出我对玉雕艺术作品创作的意境之谈。

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简单的阐述:和谐之美、形神之美的理解、静与动的结合、艺术创作之美、虚实结合的运用、以艺载道的理念。

一:和谐之美

和谐之美在玉雕作品上体现在构图上,合理的布局,设计师独具的设计,就会呈现一件具有和谐之美的作品。玉雕作品通过用艺术的形式,将和谐之美展现,即情景交融。中国传统美学认为,情景的统一便是和谐。在玉雕艺术中简单的表述就是造型比例的适中,远景近景的呼应,疏密的结合,繁复工艺与留白处结合的合理性等,反映到玉雕作品上,就是使观赏者看的舒服,舒心,看的美,便是和谐,于是就有美的作品出现。

中国玉雕艺术强调人与天地宇宙的和谐,在玉雕创作中完成人与自然的亲和,利用自然界一切可利用的元素,展现在玉雕作品上,忘却知识,忘掉利益,挣脱束缚,使自身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空间中,产生强烈的灵感震撼,感觉到未有过的概念,体验到一种深及心脾的愉悦,这样的一种状态,方能创作出上佳的作品,而不是一味的模仿、重复,只有心平气和的创作,就能展现玉雕艺术的和谐之美。

二: 形神之美的理解

玉雕艺术属中国艺术门类之一,在表现形式上追求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韵。玉雕艺术与中国的书画是分不开的,在创作的过程中画稿几乎决定了作品最终的形态。我的看法无论是人物、动物还是山石花草,在绘画设计的过程中,画的出神,活灵活现、栩栩如生。在玉雕作品之中表现出“不似似之”, 既不具象, 又不抽象, 徘徊于有无之间, 斟酌于形神之际。 以神统形, 以意融形, 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, 这是当代玉雕人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做的。在我看来一件形神兼备的玉雕艺术作品,才有巨大的穿透力,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,玉雕艺术要重视形似之外的神韵,这不单是一个雕琢技巧的问题,重要的是,它和玉雕人内在的心灵境界是密不可分的,在创作的过程中,不是简单的运用原料的特色或是精湛的工艺,而是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境界,一种形神兼备的意境。中国的玉石玉雕艺术,蕴含着形神兼备的妙韵。

三:静与动的结合

在玉雕的创作中,展现静动的结合,在原石上刻画出有意味的线条,玉雕艺术将此化为具体的艺术创造形式,从常态中超然溢出,纵肆狂舞,追求一脉生命的清流。 总之,静处就是动起,动处就是静思,动静变化,达到最畅然的艺术呈现。

玉雕作品是静止的,静不是艺术追求的目标,艺术形式需要有动的韵味。在玉雕艺术作品创作中,宁静中追求灵动的韵律,变化不已,运转不息。玉雕人在启动自己蛰伏的灵感,活跃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,进而形超神越的静与动的结合。

四: 艺术创作之美

我个人认为玉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以玉为中心载体的于文化深深影响了国人的思想观念,它道明了国人对艺术欣赏的大智慧,体现了东方美学的一个观点。在玉雕创作中普遍遵循以小见大的原则,在狭小的设计空间里,海纳百川, 容天下之大。尤其是玉雕山子,通过独特的设计,使观赏者能够在其景致的引导下,感受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,从而表现出山子的灵魂。

玉雕山子可以说是宇宙天地的微缩版,它是一个小世界,在于顺乎自然,表现场景,没有这种场景的表现,也就没有由小至大的转化机制。这种精巧的雕刻场景作用于观赏者的心灵,使人们产生超出山子画面自身的远思逸致,更在于创造者与观赏者有共同的文化心理,这是中国玉雕的一个特点,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。

五: 虚实结合的运用

我认为欣赏玉雕艺术品,不要看雕刻的是什么,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,通过画面的有限的形式,想象到无形的空间,虚实结合,虚中有实,实中有虚。在虚实二者之间,这是中国玉雕艺术所追求的。关键问题是不在于雕琢的画面多少,而在于玉雕设计者的灵感独用。在动中求动,不如静中求动,实中求景,不如空中求景,在虚实结合之处,构建一个令人想象的空间,使得景中有景,象外有象,欣赏优秀的玉雕艺术作品,犹如身临其境,慢慢的融入这个虚实结合的妙境中,你会发现其中有一种勾魂摄魄的美。

在玉雕之中,灵感世界永远在创作者和观赏者心里存在的,在设计与观赏间,增加人们欣赏的空间,若隐若现,似淡若浓,令人流连忘返。

六: 以艺载道的理念

中国古代有以艺载道的说法,技艺只是一种媒介,一种手段,是达到 “道” 的工具,一切艺术形式都必须超越“技”而走向“道”。玉雕艺术传承千载,因其有内在的含蕴,有特殊的寄托,栖息着创作者的灵魂,蕴含着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才能够源远流长,延绵不绝。

玉雕艺术家寄意云水,寄意山林,寄意艺术,以艺载道,完成了心灵的远游,他反映了中国艺术独特的取向,对人品格的重视,而这一文化对艺术的浸染,将艺术作为人的品格的外在显现,最终发展成人的道德追求,也体现了玉雕艺术文化之道、德。

玉雕行业如今正蒸蒸日上,如何把握时机,正确地结合东西方的审美眼光与美学技巧,为作品加入现代性元素丰富作品内涵,是今后玉雕行业要解决的问题,玉石玉雕艺术创作者怎样去创新的问题,中国玉石玉雕艺术文化发展趋势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万玉山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3年3月7日





推荐艺术家

推荐艺术家

副标题

2023-02-24
2023-02-24
2022-10-24
2022-10-24
2022-10-24
2022-10-24
推荐作品
上一页 1 下一页